最高科技獎獲得者,一生奉獻科學最美的人
發布日期:2019-02-16 18:00:56
點擊次數:次
字號:
[默認]
[大]
[中]
[小]
摘要:1936年12月出生,中國科學院院士,中國工程院院士,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。1991年和2015年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。他率領團隊全面自主創新,實現對海新體制探測理論、技術的重大突破。耄耋之年的他仍奔波在教...
1936年12月出生,中國科學院院士,中國工程院院士,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。1991年和2015年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。他率領團隊全面自主創新,實現對海新體制探測理論、技術的重大突破。耄耋之年的他仍奔波在教學、科研一線,繼續為筑起“海防長城”貢獻力量。在接受采訪時,劉永坦一再強調,新體制雷達研制成功離不開國家支持和團隊協作,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。在這37年間,當劉永坦一次又一次做出為大義舍小利的決定時,團隊成員們從來都是義無反顧地全力支持和配合。團隊骨干許榮慶、張寧、權太范、鄧維波、于長軍、馬子龍、張慶祥等人都表示:劉老師藝高膽大,又善于團結大家一起協力攻關,跟著劉老師干有信心。“國家把這么重要的項目交給我們做,這是我們最大的榮耀。我們團隊的隊員盡管清貧,卻干得有勁、覺得光榮。”劉永坦說。如今,劉永坦的團隊已從最初的6人攻關課題組發展成了30人的大團隊。盡管已經斬獲諸多大獎,但團隊前進的腳步仍在繼續。“接下來我們希望能把現有的新體制雷達進行小型化,使得它的應用更加靈活、廣泛。”劉永坦說。(引自人民日報)
他們將一生奉獻給最美好的科學事業!
錢七虎,潛心鑄造“地下鋼鐵長城”
1937年10月出生,江蘇昆山人,防護工程專家,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,陸軍工程大學教授。六十余載從事防護工程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,建立了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體系,解決了核武器空中、觸地、鉆地爆炸以及新型鉆地彈侵徹爆炸等若干工程防護關鍵技術難題,完成了我國防護工程領域的時代跨越。(引自人民日報)
他獲得最高科技獎,將800萬獎金全部捐給家鄉!
上世紀70年代,年輕的錢七虎和同事身著防護服,沖進了核彈爆炸現場。他進行的核彈爆炸防護工程研究,開創了我國核生化防護工程這一嶄新學科。防護工程被譽為一個國家的“地下鋼鐵長城”,也是錢七虎畢生鉆研的課題。70年代初,錢七虎受命為空軍設計飛機洞庫門。兩年多中,他經常睡在辦公室。錢七虎在國內率先引入有限元計算法,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使用氣動式升降門方案。隨著技術的發展,錢七虎帶領團隊開展抗深鉆地武器防護的系統研究,并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深地下防護工程的總體構想。經過10多年的努力,他和團隊構建了破碎區受限內摩擦模型,研究了地沖擊誘發工程性地震的不可逆運動等規律。近年來,錢七虎又提出了核廢物深地下處置等重大建議,得到相關部門的采納。防護工程建設離不開理論的支撐。80年代,錢七虎在國內首次發表了防護系統工程論文。90年代以來,他又帶領團隊完成了“防護結構概率設計理論研究”等項目,將現代防護工程理論研究推向了國際先進水平。“科技強軍、為國鑄盾,是我的畢生追求,也是我的幸福所在。”錢七虎的話擲地有聲。(引自人民日報)